查看原文
其他

校长会23 || 程红兵:关注课堂教学的行为目标

程红兵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-02-05


全文共1705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
 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、编辑费、版面费
《中小学管理》唯一投稿邮箱: 
zxxgl@zxxgl.com


每堂课都应该有教学目标。何为目标?目标就是想得到的结果。目标有三个层次。一是教学目的,即那些综合性的、长远的、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的目标,如“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”“让学生在数学方面有成就”。二是单元教学目标,即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计划,如“学生能解释数据的不同形式”“学生能识五线谱”。三是课堂教学目标,即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计划,如“学生了解二战爆发的三个主要原因”“学生能做两位数的加减法”。课堂教学目标,就是课堂教学想要达到的结果,即让学生学什么、学会什么、学到什么程度。刘伯承将军在作战筹划上有句名言:“五行不定,输得干干净净”,这“五行”即任务、敌情、我情、地形、时间。仿照刘伯承的表述,课堂教学也有“五行”:目标、学情、教情、地点、时间。“五行不定,输得干干净净”——这就是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意义。


实施课程改革之前,教师写在教学设计(教案)上的教学目标常常是教学内容的罗列,即以内容代替目标。这体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:教学就是知识的传授,教学的主体是教师,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就是教学的全部过程。例如:有教师把“美国内战”“一元二次方程”“运动定律”这样的概念作为教学目标,每个目标没有行为主体,没有行为界定,描述的都是教学涉及的主体内容,是知识章节的标题。还有的教师把教育目的当作课堂教学目标,如“合理利用课余时间”“追求终身学习”“成为好公民”等,这种表述太抽象、太概括,这些都是目的且是比较宽泛的目的,无法在一堂或几堂课里实现。


实施课程改革之后,教师们接受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,接受了课程的三维目标,于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直接把课程目标当成教学目标,知识与能力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价值观,成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表述。这样表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十分机械,因为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,也不是三种目标,而是三位一体的目标,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。


笔者认为,我们应该将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行为上,即聚焦学生行为。具体来说,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聚焦于学生行为及其达成。因为只有学生才是学习主体,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,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过程,学生的思维与行为相伴而行,学生行为可以激发思维、促进思维发展,而学生思维又反过来激励并促进学生行为的有效达成。因此,教学设计(教案)中所写的“教学目标”应该是“行为目标”,而不是机械地逐一写出所谓的“三维目标”;具体教学环节就是将行为目标的落实过程与具体方法写出来,教师可将以学生行为来表述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解,然后设计相应的过程和方法。以历史学科“美国内战”的教学为例,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表述“行为目标”:学生能列举美国内战的三大起因,学生能了解南北双方的优势和劣势,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葛底斯堡战役是战争的转折点,等等。


为什么要以行为目标代替三维目标?因为行为本身就承载了知识与能力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价值观,是三位一体的,没有脱离三维目标的孤立的学生行为,三维目标也只能通过学生行为来体现并落实。行为目标的主体是学生,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,概括说就是“学生在课堂里做什么事(行为即做事)”“达成什么结果(即完成什么学习任务)”。首先,知识习得与能力掌握都是在行为中实现的,因此行为即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;其次,行为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,过程即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过程,方法即完成学习行为的方法;最后,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表现在具体行为之中的,从来没有抽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。豪恩斯坦认为,教育界存在认知、情感、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各自为政的现象,三者之间缺乏关联,因而他主张增加行为领域以统合认知、情感、技能三大领域。因此,行为目标能够囊括三维目标,而且更加具体清晰、可操作、可实现;如果机械地按照三维目标表述,那么就会导致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既无法操作,也无法实现,更无法检测。


在课堂教学中,如果教师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设定目标,那么纲举目张,教学思路就会清清楚楚,教学效度就有了基本保证,课程的三维目标也能得到有效落实。



(本文作者系上海金瑞学校校长)


2021-2022年校长会栏目文章链接↓

校长会1 | 叶翠微:让教育思想永驻办学之路

校长会2 | 叶翠微:让初中校长绽放生命的荣光

校长会3 | 叶翠微:让孩子在社区里自主玩耍

校长会4 | 李明新:让我们向家长伸出温暖的手

校长会5 | 李明新:把劳动教育的步子走得更稳健

校长会6 | 李明新:激发教师的活力才是最根本的

校长会7 | 于会祥:从“教材”到“教学”

校长会8 | 于会祥:写好自己的教学方案

校长会9 | 于会祥:作业要分层布置

校长会10 | 沈茂德:让孩子拥有更多热爱与向往

校长会11 | 沈茂德:以“学习力”生成“领导力”

校长会12 | 沈茂德:把课程“种”在校园里

校长会13 | 于   伟:让教师有做研究的“功夫”

校长会14 | 于   伟:教育要满足与引领儿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

校长会15 | 于   伟:“双减”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加减法

校长会16 | 于   伟:要关注和研究儿童的差异性

校长会17 | 于   伟:关注儿童在学习中的“安全感”

校长会18 | 于   伟:激活家校社协同育人的“细胞”

校长会19 | 夏青峰:校长思维方式谈(一) • 系统的观念

校长会20 | 夏青峰:校长思维方式谈(二):平衡的智慧

校长会21丨夏青峰:校长思维方式谈(三):包容的品格

校长会22丨程红兵:以卓越教师引领教师团队走向卓越






11期文章回顾 


杨浪浪丨为学生重塑人生起跑线

褚新红丨以“融慧教育”奠基未来: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

李凌艳  张志红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:打通教育评价改革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
王   烽丨开展学生评价要把握好“度”

张   丰  马海燕丨浙江:构建以校为本的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

程福蒙  刘作建丨山东烟台:以初中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推进“五育并举”

黄   慧丨评价的力量:建构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

楚江亭丨重塑特色学校创建的价值与理路

苍   莉丨为高学历青年教师铺就成长快车道

褚宏启丨发展英才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



文章来源:

《中小学管理》2022年第11期 · 校长会

文章编辑:谢   凡

微信编辑:黄子珂

微信设计:新媒体运营部





 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校长会23 || 程红兵:关注课堂教学的行为目标

程红兵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